通识教育部全体教师(含专职、兼职和外聘;含必修课和公选课):
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已恢复常态化线下教学,根据开学第一周巡课情况,发现部分通识课程教师在遵守工作纪律和加强学生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为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发挥通识课程综合素质育人成效,推动良好的学风形成,根据《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关于印发<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川文产发【2021】90号)有关规定,现要求通识教育部全体专职、兼职和外聘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秩序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常规工作:
一、关于教学工作纪律
(一)调停课
全体教师严格按照课表执行教学任务,特殊原因需要调停课的,须提前3天在教务系统提出申请,阐述理由清楚具体,并主动联系通识教育部副主任李真(电话18782456776)沟通情况。
(二)授课要求
1. 教师应提前至少5分钟到达授课教室,且确保上课铃响之前做好设备调试、课件上传等所有准备工作。不得出现“踩着铃声到教室”,“铃声之后拷课件”等情况。
2. 教师应仪表端正,着装规范,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展示通识课程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学识功底,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关于课堂管理
(一)严格学生手机使用
受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影响,学生对手机有较强依赖性。本着“刚柔并济、放管结合”的原则,教师应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多策并举加强课堂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引导学生明确使用手机的界限,增强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议如下:
1. 搞好课堂设计,变手机为学习工具
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信息化教学环节,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在线学习软件发布课堂任务,让手机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工具和帮手。
2. 丰富课堂活动,解绑对手机的依赖
教师应坚持“以学为中心”,基于学科属性认真研究学情,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转移学生注意力到课堂,自觉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 明确使用界限,增强自律意识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明确课堂学习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要求和界限,不需要使用手机的时段应通过清晰的指令严格要求,随时观察和提醒,不得放任学生埋头看手机。
(二)严禁带餐到教室
学生上午第一大节课携带早餐、饮料到教室的情况较为突出,反映出学生对课堂和纪律的敬畏心缺失。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对“带餐进教室”的现象零容忍。
禁止学生将食物、饮料(豆浆、牛奶等)带进教室。课桌上不允许摆放任何食物。
三、总体要求
(一)思想重视
请全体专职、兼职和外聘教师提高站位和认识,牢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命,按以上要求自觉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守好通识教育课程育人主阵地,杜绝“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放任学生”的水课。
(三)加强督导
通识教育部教学督导组将持续关注全校通识课程(含必修课和选修课)课堂教学秩序的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巡课,发现问题将与教师本人沟通,情况严重者将纳入教师本人的师德师风记录,并限制其选课资格。
(三)未尽事宜
本通知未包含的情况,按照《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关于印发<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川文产发【2021】90号)办法执行。
特此通知。
通识教育部
2023年2月24日
上一条:通识教育部2022-2023-2学期线上公选课开课通知 下一条:关于2022级、2021级(三年制)及2019级(五年制)学生公选课...